2010/09/07

原來如齒﹕蛀牙層層蝕

有謂「牙痛慘過大病」,最常見的牙痛因蛀牙而起。

牙齒表面黏附着一層牙菌膜。吃喝時,牙菌膜的細菌會利用食物中的糖分產生酸素,令琺瑯質的礦物質流失,因而開始受到破壞,並逐漸蔓延至牙齒的深層組織,那就是蛀牙。

三個階段 初期難察


初期﹕琺瑯質

出現在牙齒琺瑯質,肉眼看不見有蛀洞,牙齒表面亦是完整的,且不會痛楚。若蛀牙在牙齒鄰面(牙與牙之間的兩面)便更難察覺,只有照X光片才能確定


中期﹕象牙質

蔓延至象牙質,牙齒會出現蛀洞,進食時牙齒感疼痛


嚴重﹕牙髓

蔓延至牙髓,牙齒出現明顯蛀洞且產生劇痛,牙髓或會受細菌感染而壞死。牙齒蛀壞部分會發出異味,引致口臭,影響社交。持續不斷的疼痛或會影響食慾、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


刷牙┼牙線┼定期檢查

嚴重時,細菌或會從牙髓經牙根擴散到附近的牙周組織,引致發炎或膿腫。當牙齒受到嚴重破壞,牙髓治療亦可能無法把牙齒修復,那便要拔除牙齒。拔牙後,附近的牙齒就會向空位移動,造成牙齒移位。植牙或假牙也許能填補空位,但所費不菲。

唾液有中和酸素的作用,能阻止礦物質流失,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功效。若吃喝次數頻密,唾液便沒有足夠時間中和酸素。此外,如不早晚清潔牙齒及牙縫,殘餘的食物便會讓細菌有機可乘,造成蛀牙。因此必須早晚用含氟素的牙膏刷牙,更要配合牙線清潔牙縫。當然,切記定期約見牙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