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8

新發現補牙骨

部分人因牙齒不齊而需「箍牙」,但原來部分骨較薄的人士,需要利用外科手術「補骨」後才能「箍牙」,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的研究發現,一種原本用作促進血管生成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亦有助骨骼的成長,日後有意「 箍牙」的人士,可有其他更方便的方法「補骨」。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矯齒系黃永傑副教授表示,部分人「箍牙」時,可能需要先脫部分牙齒,但若本身牙齒較薄,附近的牙齒或會一併鬆脫,因而出現一個洞,影響「箍牙」效果,故這些人士需利用外科手術「補骨」。
骨薄箍牙有困難
「補骨」需在其他位置取骨,如下巴、智慧齒等,若有技術能令骨骼生長,有關人士便可避免開刀,或在其他位置取較少的骨。
事實上,研究人員正研究不同方法,讓骨骼生長,港大牙醫學院矯齒系碩士學生陳盈穎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在骨骼生長中發揮關鍵作用。過往科學家認為,VEGF只能促進血管生成,但對骨細胞的影響或骨骼生長,並不明確。
有關研究是通過體外培養造骨細胞前體細胞,並加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從基因水平量化觀察骨細胞的變化。
結果發現,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作用下,一系列與骨形成與骨破壞相關的因素均發生改變,這些改變有利於新骨的生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通過促進血管生成以及對骨細胞的直接作用提高骨形成和重構。
這項研究結果有助進一步了解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骨形成和重構中的作用。
該研究在今年於斯洛文尼亞波多若斯舉行的第86屆歐洲矯齒學會大會中榮獲休斯頓海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