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嚼檳榔的「紅唇族」人口近年來有增無減高達260萬,而令人震驚的是國人口腔癌病例中近百分之九十有嚼檳榔。馬公市第二衛生所因此在6月份開設「戒檳榔班」,邀請嚼食檳榔的民眾一起來參與戒檳榔,於10月份課程結束時,已有7個個案成功戒檳了,他們藉由課程的講解了解到—檳榔果實本身就會致癌,主要成分包括檳榔鹼、檳榔素、粗纖維、多酚化合物等。檳榔鹼含致突變物質,對口腔纖維母細胞有細胞毒性;荖籐是檳榔添加物,會使牙齒染色變黑,食用過多,會降低食慾及減弱人體免疫力功能,長期嚼食可能產生強烈化學性刺激的亞硝基致癌物質。荖花內含致癌物黃樟素,紅灰與白灰含石灰,會使口腔變成鹼性環境,釋放游離基引起細胞變性。菸品與檳榔一起合用,菸草中亞硝胺與檳榔塊中亞硝胺有加成協同作用,使致癌性增加。所以紅唇族須戒檳榔,才能避免成為口腔癌高危險群。
他們表示戒檳榔之後,牙齒潔白、口氣清新,神氫氣爽,身上也不再有檳榔味道,家人都感到非常高興,這真是一件利己又利人的好事。
馬公市第二衛生所目前持續辦理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歡迎30歲以上有菸酒嚼檳榔習慣的民眾,踴躍受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